时间:2023/2/21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汝南县城北12公里处,有一个美丽的乡镇叫金乡铺。这里土地肥沃,民风淳朴,素有汝南北大门之称。全镇现有人,亩耕地,生姜和大葱声名远扬。

金乡铺原名叫张庄,得益于张绍和范式两贤士舍命存信求义(史书上称为“鸡黍信义生死交”),后人改张庄叫金乡铺。当地人习惯性地将金乡铺简称为“金铺”。他们介绍自己有种掩饰不住的富贵样:“俺是金铺人儿~”。听起来既响亮又婉约,虽没有直接说是金乡铺,那余音袅袅的韵味,早已香(乡乡)袭来。

话说东汉时,汝南张庄人张邵(子元伯)在洛阳上太学时候,认识了来自山东金乡的范式(子巨卿),二人志趣相投,情同兄弟。范式和张邵当时都家境贫寒,范式又离家遥远,张邵经常把自己的衣食分与范式。张邵患病,范式悉心照顾,不离左右。卒业临别时,范式约两年后某日来汝南登堂拜见张劭母亲。两年后,约定的日子到来时,张劭催促母亲做好饭菜等范式,张母以为金乡太远,范式未必能到,张劭则认为范式守信义,一定能到。于是张母就杀鸡做黍(小米饭)。到了中午,范式果然到了,二人在门外土台上食鸡黍,尽欢而别,张母及乡人无不称范式为信士。以后,每次范式来汝,张劭即于土台上置鸡黍招待。几年后,张劭患重病,卧床不起,临终前以不能见范式而憾。出殡时,棺重移不动。已做功曹的范式,梦见好友病故,素衣单马前来吊唁,由他,棺柩才埋入土中。后人筑鸡黍台,在张宅建二贤祠,改张庄为金乡铺,以示纪念。这些往事在《后汉书·独行列传》《搜神记》及《汝南县志》均有记载。

山东金乡人范式后来历任荆州刺史、庐江太守等要职,一心为民,深受百姓拥戴,后卒于任上。然范式重诺守信、坟地送友的故事,如万马奔腾的瀑布之音,令人心胸激荡,四处流传。范式的家乡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也建有二贤祠,范式的老家范庄,改地名为鸡黍镇。从山东金乡县鸡黍镇到河南汝南金乡铺镇约公里,在过去那个年代,沿途还要坐船,步行的话得一星期左右。范式家境贫寒,自然不能骑马坐轿。尽管如此范式还是践诺守信,如约而来,颇显大丈夫风范。据说有次来还带来了家里养的两只大白鹅,可惜途中坐船大白鹅扑扑棱棱跳进水里,游走了。范式匆忙中只抓下了两支鹅毛,只好尴尬地把鹅毛献给了张邵的母亲。这也成了千年的佳话: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。

金(乡)铺镇北古道旁,鸡黍台和二贤祠让多少人触景生情,感慨连连。有关鸡黍待友的诗词,比比皆是,他们情之高处,赋诗而发:

唐朝诗人孟浩然根据这个典故写了《过故人庄》,诗曰: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;明朝进士王万祚诗曰:鸡黍祠临古道旁,石碑高处草生香。往来南北饶车马,愧杀翻云覆雨郎;清朝名士马锡璜诗曰:信马金乡爱晚晴,红霞一抹上紫荆。居人指点村前路,曾过三阳范巨卿;汝阳知县王元梅诗曰:生死交情乃见真,订期鸡黍远相亲。最怜白马三阳客,执坟头哭故人。

金铺就是金乡铺,香在心里,亮在人间。金铺镇在千年变换风云中,借着“二贤祠”和“鸡黍台”的盛名,始终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。砥砺世人诚信前行,修德扬善。(李雪阳创作于年7月15日星期三)

作者简介:李雪阳,男,河南省汝南县人,中共党员,生于年,年写《浅谈奉献与索取》一文,被列为苏鲁豫皖四省高考学习范文。之后辍笔,年再次提笔,现有多篇拙文散见于省市县报刊杂志及各自媒体平台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runanzx.com/rnxtq/14273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